做好稳就业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阳泉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方面工作,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我市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优先目标,大力实施“充分就业计划”,先后制定出台鼓励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扶持大学生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援助困难群体就业、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等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时期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11.97万人,完成“十三五”目标的119.71%。
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三五”时期全市建立创业孵化基地12个,入驻创业实体948户,创业带动就业3546人;建设创业示范园区5个,入驻创业实体353户,吸纳就业人数4802人。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连续4年将“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列为“民生实事”,全市技能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持续增加,“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开展援企稳岗、应急稳岗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缴费稳岗返还补贴1.85亿元,应急稳岗返还补贴1.49亿元,惠及企业职工54.09万人。
社会保障,事关民生安全。我市聚焦社会保障,狠抓扩面征缴,做实待遇发放,强化基金管理,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方面实施民生提质战略,社保工作全面发力,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由全省统筹向全国统筹推进,“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目前,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1.21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3.89万人,参加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7.3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7.2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8.17万人。同时,慢慢地提高保障待遇,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实现“十七连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实现入轨运行后“六连调”,工伤保险待遇标准与企业养老待遇同步实现“十七连调”。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兜牢保障底线,纾解民生之困。我市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开展农村低保和特殊群体关爱行动,“十三五”期间累计下拨社会救助资金16.52亿元;城市、农村低保月标准由2016年的452元、268元分别提高到2020年的587元、418元,累计对44.91万名困难群众实施了救助。着力提升养老服务的品质,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拓展儿童和残疾人福利工作,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及教育资助政策和帮扶体系。
教育是民生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改革创新,强化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均衡协调。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达80.1%。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整体达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扩大。普通高中提升发展工程顺利实施,积极推动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办学。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稳步推进,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慢慢地增加。实施人才支持计划,高校引领作用得到发挥。
坚持内涵发展。开展多项“红色育人”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德育工作取得很明显的成效。持续打造“心行”教育模式,形成“一体一脉两翼”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等不断深化,学生综合素养稳步提升。
坚持深化改革。出台《阳泉市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优质教育重塑工程。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成为全省首个落实“双减”政策出台具体举措的地级市,全市219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惠及学生11.3万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方面推进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创新教育督导机制,真正使教育督导“长牙齿”、上水平。在全市成立16个教育集团,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培养“十百千”工程,推进教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牢把握卫生健康发展趋势,坚定不移推进医改工作,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模式;启动了“三特兴医”工程,成立了9个专科联盟,建立了远程医学中心和远程医学会诊平台,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深入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建了“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师+二三级医院专科医生”的“1+1+1”服务模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加大投入力度,扎实开展常规免疫等各项工作,全市疾病防控能力不断的提高;建设基层中医馆,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等,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成立市、县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急救专家组,畅通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救治绿色通道,做好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妇幼健康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地推进健康阳泉建设,倾力打造“晋东区域医疗中心”,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更多的民生红利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原标题:《增进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报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