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要求“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绿色化”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创新,开拓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必须把“绿色化”理念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
“绿色化”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在改革开放推进到深水区和攻坚期,我们党果断提出推进“绿色化”,就是从过去常规手段的环境治理提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体现了人的责任和担当。推进“绿色化”发展,是我们党对人民、对世界、对未来的庄严“政治承诺”。“绿色化”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实现人民对绿色福利、生态福祉的新期待;“绿色化”发展,符合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有利于在国际上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绿色化”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空间,有利于民族未来的长远发展。
“绿色化”发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绿色化”发展,要求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体系和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增长点;要求加快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求既有全局观念又有长远观念,要把“绿色化”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所有的领域和全部过程,不能局限于一人一时一事,要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自然资源。
“绿色化”发展是一次创新的生态实践。首先,“绿色化”发展是思路创新的实践。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这样的增长是竭泽而渔式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增长。“绿色化”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思路,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绿色基因植入发展全过程。其次,“绿色化”发展是制度创新的实践。传统的发展模式对旧的体制机制形成了制度依赖,转变发展模式必然要求打破阻碍“绿色化”发展的制度障碍。在制度安排方面,政府应当创新正面引导的体制机制。再次,“绿色化”发展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实践。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化”发展,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创新。这些创新的高科技既能应用到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也可以引领高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绿色化”发展,要在生产方式上实现绿色化。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确定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正从快速地增长转为中快速地增长,从追求“量的GDP”上升到追求“绿的GDP”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将是最主要的任务。“绿色化”发展将为推动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同时,新常态下经济稳步的增长动力转换和结构优化也为“绿色化”发展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有一种观点认为,生产方式绿色化会增加企业成本,加大引资难度,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软实力”,“软实力”强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同时,绿色产业也可以为发展经济提供许多新机遇,为做大做强产业创造许多新的投资空间。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要在产业体系调整和生产环节上下功夫。在产业体系调整上,要全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兴起的产业,淘汰产能落后的传统产业;要全力发展节能环保的产业,严控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要加快绿色能源发展,加大绿色能源的使用。在生产环节上,要把生态因素融入产品的工业设计、原料选择、生产的全部过程、产品消费、废物处置等全过程,减少对环境能够造成的危害。
推进“绿色化”发展,要在生活方式上实现绿色化。任何一个人都与环境息息相关,你破坏环境,环境就要报复你,这是经过反复证明的道理。因此,每个人都要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正如习所强调的:“绿化祖国,改善生态,人人有责。”这就要求人人认知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生活方式绿色化,要求公众积极履行环保责任,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尽我所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公众力行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如多使用公共交通、垃圾分类投放、购买节能环保产品等等;要求公众崇尚节俭,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只有人人都肩负起环保责任,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绿色化”发展的理念才能深入人心,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
推进“绿色化”发展,要在制度建构上实现绿色化。首先,要破除制约“绿色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系统的完整的现代化制度体系。要改革不适应“绿色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制度。其次,要以“绿色化”发展为重心调整政策导向,完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干部考核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要完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其中,使之成为推进“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引导地方政府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同时,要以“绿色化”发展的目标为指向,建构全方位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使节能减排工作贯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和参与节能减排工作,推进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绿色化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将“绿色化”发展的理念和要求投射到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落实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中。今年3月6日,习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的审议时,充分肯定了江西提出的“绿色崛起”战略,要求江西走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巩固提升江西生态优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江西要按照中央的重大部署和习的指示精神,用足绿色优势、用好后发优势,凝聚共识、鼓足干劲,在“绿色化”发展中迈出坚实的新步伐。
发展绿色产业,做大做强绿色经济。要全力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和经济模式。保护绿色生态,大力整治环境污染。加大执法力度,重拳整治环境污染,切实加强生态恢复、生态保护。加大改革力度,构建绿色制度体系。强化绿色意识,积极培育生态文化。以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只有人人将绿色意识内化于心,才能在生产、生活、行为中将绿色意识外化于行。要加大绿色文化宣传力度,倡导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探索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过程的新经验,推动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培训和企业培训计划,构建从家庭到学校、社会的全方位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推行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的生态模式,积极培育有利于推动“绿色化”发展的生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