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交通基础建设当前位置: 首页 > 开云官方网站app > 市政交通基础建设

碧水绕城入画来

时间:2024-04-11 来源:市政交通基础建设

  春暖花开,漫步在大黑河畔,阳光洒向湖面,一片波光粼粼,成群的候鸟在水中觅食,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三三两两走来,尽情享受着优美环境带来的畅快。这是我市全力以赴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让良好生态环境惠及百姓的最直观体现。

  城市因水而兴。近年来,我市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成效有目共睹。2023年,城区污水日解决能力由52万吨/日增加到64万吨/日。建成污水管网800公里、雨水管网1298公里。完成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内132家企业清理整治和21个“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17年100%达标。国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消劣,国控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极差比例下降为12.5%。建成区黑臭水体彻底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我市入选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金山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化工园区地下水管控修复试点,“无废城市”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以前我们村附近有一条‘臭水沟’,黑乎乎的水面上漂浮着各种杂物,每次路过都很闹心,村子里也是随处可见乱扔的垃圾,经过这些年不断地整治,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沟,村里污水排放也有了专门的处理设施,现在我们在这里生活很舒心。”玉泉区辛辛板村村民李秀秀说。

  村民这一从闹心到舒心的转变,离不开各级部门的不懈努力。2021年,我市制定了9个旗县区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规划,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又启动了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推动协同治理,坚持“户改造、村收集、乡处理、县保障”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选择纳管处理、集中处理、分散处理、户收集拉运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污水处理厂(站)覆盖一部分,铺设管网或拉运集中处理一部分,结合户改厕资源化消纳一部分,黑灰水并治,严禁直排外环境。”市生态环境局监督管理科科长刘文君说。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农村改厕16万余个,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到5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3%。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占比达到99%。截至2023年底,我市已通过生态环境部门审核的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累计达到599个。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的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率均达到60%的底线要求,黑臭水体治理率高达100%,生活饮用水源地建设规范率达到80%以上。

  全市现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35个。2022年,市本级制定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指南,旗县区也依据各自工作实际,相继出台了各具特色的运行管护制度。

  用好再生水,让“废水”不“废”。记者从呼和浩特春华再生水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2023年,首府城区再生水生产总量为16592.55万吨,日均产量46.22万吨/日,利用总量为5501.28万吨,日均15.32万吨,利用率33.16%。

  “污水通过市政管道收集至污水处理厂,经过前端的除砂沉渣过程之后就来到这个生物反应池,通过里面的活性淤泥菌把污水杂质吸附走,再到净尘阶段、化学除磷阶段,最后到达深度处理阶段,对一些杂质进行沉降,达到排放标准后进行再利用。”据辛辛板污水处理厂厂长许飞介绍,将污水净化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再生水通过泵房打入再生水专用管线,输送到再生水使用企业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再生水管线公里,沿二环路基本实现了管线连通,并向呼伦路、展东路、丁香路、海拉尔西街、呼准路及金川南区、金桥工业园区延伸,丰泰、金桥、金山电厂和炼化两厂均建有专用管线,各景观河建有输水管线和注水口,并建成绿化、市政杂用取水点共222处。

  随着2020年《呼和浩特市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的出台,对我市再生水发展利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我市现有再生水管网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再生水需求,2024年,我市将继续完善城区内再生水管线工程的建设,通过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水权交易、价格引导、工程项目资金保障等12项主要制度保障,重点打造再生水进工业园区、进公园绿地、进市政杂用、进景观河道和再生水管网互联互通等五项系统工程,并不断增加取水点设施建设,多措并举完善再生水的有效覆盖,实现“城市第二水源”应用尽用、高效利用。

  3月下旬,市水资源与河湖保护中心对环城水系西河段开展了清淤行动,率先对扎达盖河淤积严重的堵点、狭窄河段窄点处的芦苇、淤泥等进行清理,累计清理河道1.6公里,芦苇、淤泥约3.8万立方米。

  “清理过后,河道流水明显更加畅通,为汛期到来提前做好保障工作,同时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及藻类的生长。”该中心副主任云北春告诉记者,为不断强化环城水系安全防汛功能,提升水域景观的维护治理,中心计划用两个月的时间对超过安全使用期的6个橡胶坝进行更换施工,泄水施工已于4月3日开始。

  环城水系(含东河、扎达盖河、乌里沙河、大黑河、小黑河)是我市城市防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重点生态景观带。市水资源与河湖保护中心自2020年接管环城水系的河道养护工作以来,针对河道上游来水资源量减少、入河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整改和治理方案,包括生态补水、河道清淤以及先进的水质净化工艺等措施,使环城水系的水质得到大幅提升。

  据云北春介绍,近年来中心一直在不断提升河道管护能力,从创新管理模式到升级考核标准,再到提高人员专业素质等方面均有极大进步,高质高效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23年,环城水系河道水样全年抽检18次,均符合国家地表水5类水标准。全河道共投入100多名水体保洁员参与全线水域环境维护,全年共完成清捞外运垃圾、藻类及芦苇近1600吨。如今的环城水系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胜地,也成为了首府一张靓丽的名片。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00001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举报电线网上举报:emsp;网站技术维护传真电线接诉即办(投诉热线

  春暖花开,漫步在大黑河畔,阳光洒向湖面,一片波光粼粼,成群的候鸟在水中觅食,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三三两两走来,尽情享受着优美环境带来的畅快。这是我市全力以赴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让良好生态环境惠及百姓的最直观体现。

  城市因水而兴。近年来,我市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成效有目共睹。2023年,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由52万吨/日增加到64万吨/日。建成污水管网800公里、雨水管网1298公里。完成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内132家企业清理整治和21个“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17年100%达标。国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消劣,国控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极差比例下降为12.5%。建成区黑臭水体彻底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我市入选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金山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化工园区地下水管控修复试点,“无废城市”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以前我们村附近有一条‘臭水沟’,黑乎乎的水面上漂浮着各种杂物,每次路过都很闹心,村子里也是随处可见乱扔的垃圾,经过这些年不断地整治,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沟,村里污水排放也有了专门的处理设施,现在我们在这里生活很舒心。”玉泉区辛辛板村村民李秀秀说。

  村民这一从闹心到舒心的转变,离不开各级部门的不懈努力。2021年,我市制定了9个旗县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又启动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推动协同治理,坚持“户改造、村收集、乡处理、县保障”的根本原则,因地制宜选择纳管处理、集中处理、分散处理、户收集拉运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污水处理厂(站)覆盖一部分,铺设管网或拉运集中处理一部分,结合户改厕资源化消纳一部分,黑灰水并治,严禁直排外环境。”市生态环境局监督管理科科长刘文君说。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农村改厕16万余个,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到5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3%。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占比达到99%。截至2023年底,我市已通过生态环境部门审核的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累计达到599个。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的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率均达到60%的底线要求,黑臭水体治理率高达100%,生活饮用水源地建设规范率达到80%以上。

  全市现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35个。2022年,市本级制定出台了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指南,旗县区也依据各自工作实际,相继出台了各具特色的运行管护制度。

  用好再生水,让“废水”不“废”。记者从呼和浩特春华再生水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2023年,首府城区再生水生产总量为16592.55万吨,日均产量46.22万吨/日,利用总量为5501.28万吨,日均15.32万吨,利用率33.16%。

  “污水通过市政管道收集至污水处理厂,经过前端的除砂沉渣过程之后就来到这个生物反应池,通过里面的活性淤泥菌把污水杂质吸附走,再到净尘阶段、化学除磷阶段,最后到达深度处理阶段,对一些杂质进行沉降,达到排放标准后进行再利用。”据辛辛板污水处理厂厂长许飞介绍,将污水净化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再生水通过泵房打入再生水专用管线,输送到再生水使用企业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再生水管线公里,沿二环路基本实现了管线连通,并向呼伦路、展东路、丁香路、海拉尔西街、呼准路及金川南区、金桥工业园区延伸,丰泰、金桥、金山电厂和炼化两厂均建有专用管线,各景观河建有输水管线和注水口,并建成绿化、市政杂用取水点共222处。

  随着2020年《呼和浩特市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的出台,对我市再生水发展利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我市现有再生水管网已不足以满足日益增大的再生水需求,2024年,我市将继续完善城区内再生水管线工程的建设,通过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水权交易、价格引导、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保障等12项主要制度保障,重点打造再生水进工业园区、进公园绿地、进市政杂用、进景观河道和再生水管网相互连通等五项系统工程,并持续不断的增加取水点设施建设,多措并举完善再生水的有效覆盖,实现“城市第二水源”应用尽用、高效利用。

  3月下旬,市水资源与河湖保护中心对环城水系西河段开展了清淤行动,率先对扎达盖河淤积严重的堵点、狭窄河段窄点处的芦苇、淤泥等进行清理,累计清理河道1.6公里,芦苇、淤泥约3.8万立方米。

  “清理过后,河道流水明显更加畅通,为汛期到来提前做好保障工作,同时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及藻类的生长。”该中心副主任云北春和记者说,为不断强化环城水系安全防汛功能,提升水域景观的维护治理,中心计划用两个月的时间对超过安全使用期的6个橡胶坝来更换施工,泄水施工已于4月3日开始。

  环城水系(含东河、扎达盖河、乌里沙河、大黑河、小黑河)是我市城市防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重点生态景观带。市水资源与河湖保护中心自2020年接管环城水系的河道养护工作以来,针对河道上游来水资源量减少、入河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整改和治理方案,包括生态补水、河道清淤以及先进的水质净化工艺等措施,使环城水系的水质得到大幅提升。

  据云北春介绍,近年来中心一直在不断的提高河道管护能力,从创新管理模式到升级考核标准,再到提高人员专业素质等方面均有极大进步,高质高效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23年,环城水系河道水样全年抽检18次,均符合国家地表水5类水标准。全河道共投入100多名水体保洁员参与全线水域环境维护,全年共完成清捞外运垃圾、藻类及芦苇近1600吨。如今的环城水系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胜地,也成为了首府一张靓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