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民生”一词,是近年来从官方到民间的语言中使用最频繁的词汇之一。但很多人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民生这一词。最近社会上还不断提到民生和基本民生两个概念。细究起来,民生确实有多重内涵。该如何辨认民生的多重内涵?如何区别民生和基本民生?
答:民生问题包括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的三个层面的详细的细节内容。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即社会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其详细的细节内容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住房保障,等等。
第二个层面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一个社会在满足了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社会成员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问题,以期为民众提供起码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具体内容有:促进充分就业,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等等。
第三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这一层面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品质”问题,即当一个社会解决了民众基本生存和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之后,随着现代制度的全面确立,应当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品质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比如,未来公立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得到免费的教育;住房公积金应当普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等等。应当看到,这一问题属于较高层面上的民生问题。目前,中国社会尚没能力全面解决这一问题。
既然民生由低到高,可分几个层次,那么,理解基本民生与民生,也就不难了。基本民生,简单来讲,应该理解为人民的基本生计,包括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以及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等内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民生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层面。与民生相比,基本民生的差异大多数表现在水平层次、涉及对象、包含内容等三个方面。
从水平层次上来看,民生既包括处于基本生计状态和属于基本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的基本民生,也包括基本民生水平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基本民生重在对民众最低以及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总是与一定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的社会普遍生活水平相适应。而民生还包括追求有质量、有品质的生活的部分和内容。在民众基本民生满足之后,基本民生需求之上的其他民生需求问题才会总体性地凸显出来。
从涉及对象上来看,除了面向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群体和处于社会结构中间层次的群体,民生还可以向外扩展至全体社会成员。也就是说,不仅中低收入者存在基本民生问题,高收入者对于民生也有自己的需求,二者一并出现、同时共存。基本民生则主要是针对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满足民生需求及负责地安排个人及其家庭生活的群体。解决他们的基本民生问题是需要依靠来自国家和社会的物质帮助。
从包含内容来看,民生涉及民众生活所需的每个方面,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既包括社会层面的,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的。民生的内涵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度统一。基本民生则侧重实现民众生存和基本发展所需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社会权利。国家有义务介入这些领域并通过制度设计、财政支持、管理监督等积极作为的方式予以保障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