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保山市民政局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民政部、省民政厅的有力关心帮助指导和全市各级民政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始终践行“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多措并举,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落细落小,用心用情用力服务民生、保障民生。“为民”体现在服务上,“爱民”体现在保障上,具体工作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实施基本生活救助,做到应保尽保。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实干赢得民心,定期开展入户核查比对,着力做实“兜准兜住兜牢”,特别是2022年以来,在全市民政系统集中开展“大走访”,解决好“漏”和“弱”的问题;开展“大排查”,解决好“重”和“错”的问题;开展“大调研”,解决好“慢”和“难”的问题;开展“大冲刺”,解决好“拖”和“短”的问题。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只有实际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数据实,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通过“四项活动”的深入开展,2022年底,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14926人,同比增加2330人,全年支出社会救助资金58013.71万元。排查特殊困难群体6989户,新纳入低保2443人、特困供养123人,实施临时救助5208人次,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2157人,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47341人,纳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特殊儿童保障763人。全年共开展临时救助64805人次,支出4125.05万元。对115937名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按每人100元的标准增发了一次性生活补助;对129702名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特殊儿童和低保边缘人口发放了两次物价补贴204.24万元。2023年1月至2月,全市累计支出救助资金9173.78万元。
实施精神医疗救助,织密康复服务“网”。近年来,保山市各级民政部门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对全市5个精神障碍社区369名在册精神障碍患者实行“一人一个方案”康复治疗,采用居家照顾和集中训练的服务方式,着力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能力,让精神障碍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治疗。
实施流浪乞讨救助,温暖传递到位。当前,保山市民政局投资145万元建成了隆阳区潞江镇石梯村敬老院,对长期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集中安置救助。同时,保山市各级民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法律规定,协调公安部门,为长期滞留在保山市难以查寻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讨人员解决户籍问题,并纳入特困供养对象,利用特困供养补助资金解决集中供养安置没有资产金额来源渠道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累计入住救助人员31人,其中离世2人,成功寻亲13人,现在院16人。
问:社工站建设作为统筹社会服务,提升基层民政经办、服务能力的创新举措,是一项固本强基的民生工程,可谓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保山市民政局在推进社工站建设上是如何做的?
近年来,保山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社会工作,市民政局按照“先有后专”的工作思路,紧盯“社工站怎么建、做什么、怎么做”3个关键问题,探索提出了“一个坚持、二个到位、三个整合、四个引领、五个衔接”的“12345”建站思路,并投入各类资金201万余元,实现了全市76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各项社工服务有序开展,打通了民政服务“最后一米”,具体做法是:
围绕“一个坚持”,高引领站位。全市社工站建设从始至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党的建设,把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作为宣传党的思想、传播党的声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和政府爱民惠民政策的民政基层服务一线阵地。
做到“二个到位”,高层次谋划。一方面,市、县(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完善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主抓、社工科室主建、其他科室共建的工作机制,加大推进力度,按照时间节点狠抓落实。各乡镇(街道)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领导机构,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功能、有制度、有服务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将社会工作站纳入本地党委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并推进、一并落实,顺利完成建站任务。另一方面,保山市民政局出台了保山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方案,对社工站建设的目标任务、根本原则、建站方式和标准、实施步骤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按照“一年覆盖、两年规范、三年提升”的工作思路,采取了“统一挂牌、逐步完善”的工作方法,统一制作“社会工作服务站”标牌;出台保山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服务流程和保山市社会工作服务站服务制度,建立了随机调研、总结评估的督导机制,着力建好建优社会工作人才为民服务的前沿阵地。
开展“三项整合”,高效率推动。一是整合办公资源。依托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民政服务机构等现有的场所设施,整合办公及服务场所3523平方米,配备电脑、办公桌椅和必要的办公用品等“硬件”。二是整合人才资源。组建了共计1581人的驻站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其中持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101人,配强“软件”。三是整合服务资源。围绕社会救助、为老服务、儿童关爱、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社会事务、志愿服务、社区矫正、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开展多样化综合性服务。
强化“四个引领”,高标准建设。一是人才引领是关键。依托已取得中级社会工作师的专业人才为重点,建立社会工作专家智库,发挥乡镇(街道)的社会工作专业持证人员的作用,注重培养和使用社会救助助理员、协理员,通过提升能力转化成为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二是专业引领定方向。依托保山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组建保山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督导团队,对全市76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开展建站运行、专业指导、业务提升等督导服务。三是试点引领明目标。按照每个县(市、区)推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试点的要求,在每个县(市、区)选择一个乡镇(街道)作为试点,集中力量开展“点对点”“面对面”工作指导,协助试点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投入运行并有效发挥作用提供实践经验,进而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四是志愿引领做补充。各乡镇(街道)均建立了“社工+志愿者”互助互联工作机制,同步挂牌成立了乡镇(街道)志愿服务站,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引导和组织志愿者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注重“五个衔接”,高起点发展。一是社工站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社工站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融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特长,协助编制村庄规划、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二是社工站工作与社会治理有效衔接。推动社会工作服务由民政领域拓展到社会建设领域,由特殊困难人群延伸到有需要的人群。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三是社工站工作与“十四五”规划有效衔接。把社工站建设、工作、服务等内容纳入“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好地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互为一体相衔接。四是社工站工作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有效衔接。紧扣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到主动融入,如当前保山市正在创建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发挥社会工作职能作用,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实现“社工+志愿者”的有效补充。五是社工站工作与其他领域有效衔接。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在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组织广大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
下一步,保山市民政局将认真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快速推进保山市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努力打造具有保山特色的“云岭社工”品牌,为保障民生、助推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着力将社工站打造为基层服务资源的整合集成平台、社工专业服务综合供给平台、增强服务能力的专业支持平台。
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未来5年,保山市民政局将持续深入保民生、兜底线,将社工站和慈善服务、社会救助深层次地融合,实现资源共用共享,进一步整合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建设、社会事务以及司法、卫生、人社、教育、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资源,更好地发挥社工站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为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提供平台支撑和人才支持,不断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同时,保山市民政局将扎实开展好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的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作风革命关键在“干”,效能建设关键在“成”。保山市民政局将紧紧围绕既能“干事”,又能“成事”的目标,在完成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持续用好定期走访制度。结合走访情况,做好两件事:第一件是将发现的问题分类梳理,逐级上报民政部门。第二件是制定解决措施,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群众讲明原因,需要上级解决的,及时上报解决;用好问题督办制度。针对有一定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督促:第一种是由上而下逐级督办,适时开展跨级督办。第二种是现场督办,直接到人到户到点查看问题解决的情况;用好问题销号制度。做好3项工作:第一项是建立台账,所有问题编号汇总。第二项是销号管理,问题解决一件,核实一件,销号一件,确保问题不遗漏不遗忘。第三项是调度会商,针对问题解决进度,结合问题难易程度,采取视频调度、一线办公等方式,及时会商解决问题。
这4项制度其实就是一个工作闭环,形成制度,目的是增强工作落实的执行力、严肃性、规范化,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民、惠之于民、取信于民,切实把党和政府的爱民之心、为民之举和惠民之策送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