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营当前位置: 首页 > 开云官方网站app > 资本运营

春节不打烊50场美术馆展览逛起来

时间:2024-02-21 来源:资本运营

  年底,很多美术馆纷纷晒出了2023年全年的高光数据,在这样一个对美术馆行业来说如此举步维艰的时期,观众对艺术持续高涨的热情,像一剂治愈焦虑的良药。去美术馆看展览,在当下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儿童走进美术馆,富有创造力、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不仅弥合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在将美的意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社会。

  躺平只是说说,卷王才是底色。要与时代同频,与观众日渐增长的审美力共振,美术馆也很卷。与越来越离谱的文旅节目不同,美术馆卷的是美的创新、创造和创意。这个春节,我们为大家理了50场全国美术馆展览,开工之前,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美术馆文化之旅吧。

  在后全球化时代,我们该如何在联结彼此的同时,保留自己的个性与自我认同?艺术家们基于各自的人生经历与文化背景将这些议题再次带至观众视野,藉由作品将UCCA展厅变成融汇心理学与社会历史性的虚构梦景,为观众开启感官与思考的多重通道,将个体内心世界对记忆的重塑以及对未来的重构嵌入集体之梦,引领观众重新思考当代生活。

  从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的珍藏中用尽心思挑选巴勃罗毕加索、保罗克利、亨利马蒂斯、阿尔伯托贾科梅蒂、保罗塞尚、乔治布拉克6位20世纪现代艺术巨匠的近百件代表性作品,以时间为序为观众展现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多个流派的现代主义发展历史。本次展出的这批珍贵藏品涵盖绘画、雕塑、剪纸等多元媒介,皆为首次在中国展出。

  随着科技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人工智能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策展人张海涛以AI为切入点,集中、系统性地呈现了34位(组)艺术家的42件(组)作品,深入探讨了机器与人类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如何营造人机合一的未来世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人类、机器、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成为了我们一定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3第二位获奖者宗晓所策划的展览《剧变生态》,鼓励以变形作为方法,审视人类自身与我们所处的经济生态结构,剖析主动和被动的变形过程所映射的不平等性。

  作为发掘和支持中国青年策展人的年度大奖,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致力于促进对当代重要议题的创新与批判性探索。2023年年度主题“去中心化的世界重塑”鼓励策展人探究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深思社会规范与人类领域的现有界限,构想重塑世界的可能性。

  “好狗” 是弗洛里安克鲁尔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研究型展览,展览聚焦艺术家过去六年的创作实践,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重要收藏的作品以及首次展出的最新力作。此前阿斯本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他在美国的首次机构个展。

  展览围绕不同的主题和艺术家的生平经历展开,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氛围,仿若一段入梦的记忆。克鲁尔从德国迁居纽约时恰逢疫情爆发,这段经历成为艺术家重要的创作背景。展厅的设置亦引导观众在空间有意识地穿行,呼应艺术家2020至2022年间的作品基调这一时期的画作涌动着原始强烈的情感,流露出全球动荡时期的紧张和焦虑。

  松美术馆在年末之际推出了景柯文、李青、王茜瑶三人群展,景柯文、李青部分由策展人崔灿灿策划,王茜瑶部分由拉瑞斯弗洛乔策划。

  景柯文总能敏感地发觉照片里美学的变迁,并讲出时尚背后洋溢的骄傲;和李青其它的展览相比,这是一个特别项目。它的意图并非是呈现李青作品视觉上的意义,而是对形成作品的现实、观念和方法的剖析;王茜瑶以画作表现难以撼动的内在力量及其发展过程,汇聚着一切可能性的地方,也蕴藏着云空非空的无形之物。

  美国艺术家凯莉曼宁于中国的首次个展“剧变”汇集了其近期创作的二十幅作品,在关注艺术家对抽象绘画传统与当代新莱比锡画派技法探索的同时,亦将呈现其基于音乐与舞蹈艺术的全新绘画尝试。“剧变”原指“由海洋引发的”、影响社会风貌或时代精神的视角转变。通过一系列油画与纸上绘画,凯莉曼宁进一步拓展了其对原始集会与晚期生活经历的长期探究。

  展览囊括了加德纳从2017年至今近六年创作的十五件绘画作品。展览《好运》梳理了加德纳近年来通过多种情境描绘和氛围营造的绘画手法所刻画出的匿名人物形象,探索超越种族的文化政治身份,以及亲密关系中的张力。

  艺术家乔伊霍尔德在第三期X虚拟孵化器委任创作项目“神秘生物”中,从神秘动物学和对浮游生物研究的视角,探索了西方科学分类法的局限性。霍尔德利用3D建模、AI生成的深海生物图像和神秘符号学,揭示了这些生物在流行文化中所占据的跨维空间,以及它们对其他地球生命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展览围绕艺术家徐冰作品《地书》展开,融合了艺术家蒋华、何浩的经典力作,在过去、当下与未来中抽丝剥茧。通过对“书之内外”的集中呈现,探索阅读中“日用而不知”的部分,寻找另⼀种在阅读中体验生活的新方式。

  以书之内/书之间/书之外作为主要板块,分别以“符号”“书写”“书籍”作为展览叙事媒介,让观众体验读图时代下,书写与阅读方式的悄然变革。

  “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原班人马升级策划,推出年度重磅艺术大展: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

  呈现了丝绸之路的东段:从洛阳、长安到新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和艺术,再现亚欧大陆的文明融合,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丝绸之路艺术大展以5000平方米的超大展览面积组合展出500+组/件文物及现当代、新媒体艺术作品等各系类展品,以多重手段融合呈现;其中,各级文物400+组/件,复制窟5座。

  展览以“山海觅境”命名,旨在通过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异兽形象、山海地图、神话故事构建出当代语境下的上古奇境,引导观众通过展览寻觅中华文化之源。

  通过《山海经》中的异兽形象为灵感源泉的当代艺术作品汇聚于南池子美术馆园林式的空间之中,在不同媒介和时空关系的作品的并置和对话中,探讨当代艺术从中华传统神话中滋生新的生命的可能性,同时探寻以《山海经》的时空观和宇宙观为摹本的中华文明思想本源。

  千年时间,我们从“遥问天上宫阙”到亲自把天宫空间站送上太空。3000㎡展陈空间串联5000年问天长卷、20+航天模型史无前例精细化展示、首创巨型球体投影请你看一天16次日落、全景VR体验直接漫步宇宙置身太阳系作为一个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的航天主题沉浸艺术特展,在北京之旅结束后,“无穹”航天沉浸艺术展还将继续在深圳、上海等城市开启巡展计划。

  “幽玄之路”展追溯100年前在北京成立的摄影社团光社从成立到发展、历时10余年的实践。光社是由北京大学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精英组成的业余摄影艺术联盟。展览中也借助同一历史时期与摄影相关的多种画报刊物,以及同时代具有人文旨趣和创作取向的个体摄影师的作品,尝试勾勒出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摄影实践中的人文和艺术转向,以及背后的时代思潮与风貌。

  “幽玄之路光社与20世纪早期摄影的艺术探索”展览现场,中间美术馆

  在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时代美术馆创办人及馆长赵燕和青年艺术家/策展人陈抱阳倾情策展,共分为“感知域”“融绘域”“宇场域”三个单元,特别邀请到11位当代艺术家(陈抱阳、戴丹丹、刁娟、蒋睿莹、刘雨佳、李勇政、邱宇、沙克玛热夏提、塔可,赵燕),带来16组近60件多媒介艺术作品,用当代艺术的形式与传统民族文化对话,以艺术与科技的合力打造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的多维体验,表达他们对文化融绘和艺术跨界的独特见解与创作力。

  作为首次全面回顾两位艺术大师艺术成就的大型展览,“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以沪上国有美术机构馆藏精品为核心,集聚京、沪、粤、浙各大艺术机构林风眠、吴冠中珍贵藏品,以全新学术脉络深度梳理两位艺术大师的探索、成就与影响,呈现林风眠、吴冠中对时代之问的“回答”融通中西古今的创新精神,用艺术探索开创的“中国式风景”。本次展览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的正式项目。

  在众多展品中,林风眠的展区包括了其最为人熟知与喜爱的仕女代表作如《捧白莲的女子》《青桃盘仕女》等;最具有辨识度的芦塘鹜鸟类作品如《鹜群》《芦苇孤雁》等,最绚烂浓郁的秋林风景如《溪流》《秋》等。难得的是,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他解放后主旋律作品如《轧钢》《农妇》等,是他在上海深入生活为劳动者写照的现实主义创作成果。

  吴冠中展区囊括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早期留法归国时的作品以及对油画民族化积极探索时所创作的多幅作品,还包括成熟时期面貌最新、影响最大、最具现代精神的一系列巨作,包括其绘画生涯中关键性突破之作《长城》,代表他在艺术实践上有重大突破的水墨作品《情结》,最具有鲜明个性的《狮子林》等。为观众开启一场不容错失的中国美学之旅。值得一提的是,吴冠中生前最后一幅作品《最后的春天》首度来到上海。

  斯蒂芬肖尔,17岁成为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的御用摄影师,23岁已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在世艺术家,35岁成为美国极负盛名的巴德学院摄影系主任他是唯一横跨“新彩色摄影”和“新地形摄影“两个流派的国际著名摄影家。斯蒂芬肖尔在60多年创作的影像作品已成为美国社会和文化景观的视觉艺术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摄影师。

  此次展览是继2017年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为其举办的大型回顾展后,全球最重要的一次展览。

  展览展出肖尔《美国表象》《不寻常之地》《要素》《地形》四个系列的327幅作品。肖尔对此次回顾展很看重,亲自参与了作品挑选和输出监制,并特意增添了2020年以来新拍摄的专题。

  自2022年10月起,龙美术馆陆续呈现了开馆十周年特展“存在于世”“多重景观”“缓步徐行”等,获得广泛认可。“肖像”作为第四场重要的现当代艺术大展,精选了约300件中国及全球艺术家创作的人物肖像题材作品呈现给公众,涵盖19世纪末至今130余年200多位艺术家的创作,以“肖像”为切入点,观众能看到不同时代、不一样的地区、不同流派肖像艺术的表现形式、内涵的差异及演变。

  “肖像”作为一个重要且庞大的创作题材,既有对个体的描绘,也有对群体的刻画;既有展现高超写实技艺的作品,也有展现时代潮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创作。肖像不单单是对特定个体的面容相貌的复制性描摹,也是对特定人的身份的概括总结, 通过不同时代艺术家的观察和技法加以呈现,艺术家的观看方式和表现形式,对每一幅“肖像”作品都起到了直接且深刻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存在于每一幅肖像作品之中。因此,基于肖像作品中存在的“关系”,本次展览不以艺术史为线索,而是在时间线索的基础上以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对比予以展示,如同一位艺术家在不同时代的肖像创作,以及同时代或跨时代不同艺术家的肖像创作,以期让观众通过对“肖像”的凝视,体会到肖像这一题材创作的丰富性。

  除此之外,“生生不息2024新年展”、秦一峰同名个展“秦一峰”,张雷平个展“走走停停”,方媛个展“激浪”等多个展览也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同期呈现。

  赫斯维克工作室“构建灵魂建筑“中国首展于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展出。本次展览是复星艺术中心建筑设计者托马斯赫斯维克近十年最大的回顾展。

  复星艺术中心呈现赫斯维克工作室在全球各地打造的建筑项目模型,它们由不一样的材质制成,以帮助观众进一步探索工作室如何通过灵活的工作方法,与旁边的环境建立更好的连接,深入的感受建筑艺术的灵魂,与它对话。

  浦东美术馆与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联合推出“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作为卡拉瓦乔的最大藏家,博尔盖塞美术馆携手浦东美术馆,共联合5个机构集齐6幅卡拉瓦乔真迹、四十多位巴洛克时期艺术家作品亲临,使得这次前所未有的“巴洛克奇迹”得以实现。

  为纪念《超现实主义宣言》发表100周年,本次展览将呈现苏格兰国立美术馆收藏的120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拓印、拼贴、摄影、手稿和书籍等多种媒介形式,通过三个单元构建出20世纪初叶至晚期超现实主义的发展脉络。全部展品均为首次在中国展出。

  本次展览汇集达利、马格利特、恩斯特、米罗、贾科梅蒂、坦宁等逾50位超现实主义先驱及代表人物的作品,重点展品包括达利的「龙虾电话」,马格利特的《世纪传奇》、恩斯特《生活乐趣》、米罗的《母性》等。

  亚洲首个以8K超高清投影打造的多功能沉浸式体验项目“深空未来”(DEEP SPACE)作为西岸美术馆展览与公共项目的延伸,重磅登陆西岸美术馆B1多功能厅,通过三维空间里的8K投影应用,结合激光追踪系统、3D视觉成像等“黑科技”,为公众开启一个现实版“元宇宙”坐标。

  首个展映季围绕天文、艺术、旅行主题,以数字艺术为媒介,以音乐和戏剧表演为赋能,为观众带来比现实更真实的互动沉浸式现场。展映季从2023年12月23日持续至2024年4月21日,期间将以《8K极致精选》(8K BEST)呈现“黑科技百变魔盒”的多元场景可能,而《太空遨游》(UNIVIEW)、《最后的晚餐》(LAST SUPPER)、《消失中的城市》(VENICE REVEALED)亦与西岸美术馆中正在展出的“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拉乌尔杜菲回顾展:快乐的旋律”互相呼应,将观展体验从展厅一直延续至项目空间。

  “宇宙电影”将呈现来自80余位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艺术家的创作,其年代横跨二十世纪初至今。

  宇宙就是一场盛大的电影,当你从电影中穿梭而过,或许更能理解与体会物理空间中产生电影空间的可能性,一种心理的、沉浸式的、情感的体验。在策展人的精心构思之下,整场展览以一部电影的框架呈现,进入展厅前,你能够正常的看到一块巨大的幕布悬挂在PSA一楼空间内,幕布揭开,这场“宇宙电影”的故事缓缓拉开帷幕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特展展期:2023年10月28日 - 2024年2月28日

  本次展览特别邀请曾经参与2003年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馆展「打开天空」项目的28位艺术家再次参展,陈列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作品,并通过2003年的文献与2023年的新作的并置对话,呈现二十年间的艺术家个体及其集合而成的历史。

  本次展览通过文献与新作的并置对线这二十年间的艺术家个体及其集合而成的历史立体地加以呈现,使得本次展览既成为艺术家与自身的对话,也成为艺术家与时间的对话、与现场的对话。展览不仅反映出二十年间艺术家们本身的艺术思考变化及脉络,也以这28位艺术家艺术创作发展路径的不同切面,展现他们所共同关联的中国当代艺术在这二十年间的发展与变化。

  本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展第三期,以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为切入点,并列展出18件欧洲文艺复兴艺术珍品和18件中国古代绘画传世名作,向观众讲述东方与西方的和而不同、艺术与科学的完美交融。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成立于1938年,由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合并而成,校址最初位于湖南省沅陵县,后来受抗战形势影响迁至重庆。在抗日战争期间,国立艺专的师生们克服重重困难,在大后方坚持艺术教学与创作,培养出吴冠中、赵无极等艺术家,对20世纪中国艺术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作为“花花世界”现当代艺术典藏系列的首回展览,由乔金毕沙罗(Joachim Pissarro)策展,以19世纪后半叶至今的全球现当代艺术发展历史为主轴,甄选自印象派以来近百位中外艺术巨匠创作的百余件以“花卉”为主题的经典之作。

  春节开放时间:2月9日(除夕)闭馆,2月10日至2月17日(正月初一至初八)正常开放

  本次展览呈现6位(组)意大利当代艺术家的78件(套)作品,涵盖影像装置、数字艺术、架上绘画等类别,展现意大利现当代艺术的发展面貌,增进中意两国的文化交流。

  展览包括雕塑、绘画、装置、影像多种类型,集中呈现了姜杰长期以来对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姜杰用作品来定义艺术在空间形态、交流方式和文化价值上更多的可能性。

  裴晓宇的艺术创作涉猎架上绘画、装置、行为、数字插图等,此次展出的以架上绘画为主,分为两个主题:“毛刺人”和“斑驳”系列。

  “TAG新当代”旨在为年轻艺术家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创作实验,提供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公共平台,建立青年艺术家们与公众、媒体和学界的联系,并为他们的发展尽心助力。

  在数字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真实、温暖、人性的渴望愈发强烈。作为国内领先的设计研究型展览广州设计三年展,今年以「有温度的存在」为主题,深度挖掘设计的人文精神与生命力。从史学、社会学等多维度的视角,展览将为观众呈现一个充满创造力和人文关怀的设计世界,满足大家对情感共鸣与精神慰藉的追求。

  “全世界华人艺术展”作为何香凝美术馆的重要学术品牌。由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教授担任出品人,王晓松博士与余湘智先生、莫萍女士等组成策展团队联合策划的“轻舟强渡第六届全世界华人艺术展”正在展出。

  展览以美洲为区域选择,延续全球华人艺术展“1(一件馆藏品)+N(多位海外华人艺术家)”的结构模式,邀请了长期生活在中国、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巴西、秘鲁等地的17位艺术家,以他们的创作和故事为出发点,从真实的个体出发,从不同族群的生活情境、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出发,打破单一的艺术史书写方式,展现各具风格的艺术作品。

  “颤动的灵魂”呈现了盐田千春极富个人特色的作品用红线或黑线相互纠缠贯穿整体空间的大型装置,也展示了图片、视频档案以及绘画、雕塑等作品,带观众回顾她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创作历程。

  “一群斑马横穿马路”是沈少民写的一首诗《我是我自己的规则》中的一句,也是唯一的一句。展览展出了沈少民的10组装置艺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以艺术的眼光面对中国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展现了他的想象、憧憬,并一如既往地提出问题,引发观众深度思考。

  春节开放时间:除夕当天、初五至初八广汇美术馆正常开放(2月9日、2月14-17日)营业时间:10:00-18:00

  “共态时空:20世纪中国书画的视觉情怀”云集众多大师巨匠精品力作,尽显20世纪中华民族艺术最高峰。展览由“主线”与“副线”交叉呈现。“主线世纪中国书画的文化特征展开研究、表述与呈现;而“副线”主要引出相关的艺术大家较全面艺术风格的个案展示。同时,这样的对比并行的展览叙事结构,又为当代水墨与经典的跨时空对话增加了更多可能。

  本次大展在展陈装置上融入了许多新形式,如用挂轴、镂空、造景、多媒体装置等综合方式来呈现作品,在空间设计上强化展览的对比性结构。例如,用墙面的颜色和灯光进行区隔,暗示出古典水墨与现当代水墨的比较关系。在山水板块,用影像和装置来阐释卧游的概念,也制作壁龛悬放艺术作品,通过内与外的结构体现空间和观看的虚实关系。在书法厅,通过设计芭蕉叶幕墙,来呼应古人常常在芭蕉叶上练习书法的传统。在7号展厅,通过竹结构、竹影让大家能与画中花鸟一样身临其境,融入自然。

  正在成都市美术馆A区展出的齐白石精品研究展和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展出了百余幅齐白石精品画作和超200件数字艺术作品,在A区一层绚烂多彩的沉浸式数字展中移步至负一层展厅可继续观赏大师原作,一次观展两种体验,更有国宝级藏品《四季山水屏》将陪伴观众们一起共度新春佳节。除此之外同时还有四个大展同时在展出。春节期间美术馆还将举行各种各样的形式丰富的新春活动,在观展同时顺带打卡。

  今天,互联网形成的虚拟社区与真实的生活并驾齐驱,打破线上与线下交互边界的“快闪”,已然成为一种时尚、先锋、实验的潮流文化。它无论是从组织方式、传播路径、参与对象、体验感知都与刻板印象拉开距离。而它之所以广受当代人的追捧,在于它是以共同的喜爱、嗜好、习惯、兴趣,作为彼此奔赴的文化内驱力。

  本次展览借“快闪”为主题,邀请到就读或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9位/组极具思考性和创造力的艺术家,囊括了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的最新力作。一方面,展示了艺术家们对媒介、材料、文化身份、社会语境的探索,以及他们对历史、现实、日常生活的反思与表达;另一方面,也希望以此吸引一群真正喜欢艺术、热爱生活、感知审美的公众,自由、自在、自发、自然而然地闪现到展览中来。无论性别、职业、年龄在艺术激发的共鸣和移情中,唤醒我们每个人潜藏的审美能量。

  “Sprouting! 驿驿其达-版画艺术的新未来暨周春芽奖学金十三年”作品展

  本次“Sprouting! 驿驿其达-版画艺术的新未来暨周春芽奖学金十三年”是“周春芽奖学金”延续至今的第十次展览。也是对这个特别过程的回顾与展望。本次展览主要分成了两条线索展开。一方面,筛选了2010年到2022年间的17位优秀奖学金获得者其后续的创作;与此同时,2023年新一届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入围作品也在展览中进行了呈现。这六十余组作品分别代表了已渐成熟的和正在生发的中国版画艺术发展新方向。

  策展人聂荣庆在前言中写到:“肖全在云南30多年的拍摄,更像一场修行,他用一生的真挚情感来南行修行,感受云南,热爱云南。1970年,成都人肖全混上绿皮火车,从成都来看望远在昆明工作的父亲。这是他的初次南行。再一次来到昆明已经是20年之后的1992年。为了配合广州双年展策划人吕澎的工作,来到昆明访问拍摄云南艺术家的工作室。肖全南行的深入拍摄则是从杨丽萍开始的,也是杨丽萍把肖全带入到了一个云南艺术家视野中的云南。

  2000年以后,肖全成为了一个不在云南就在去云南路上的成都人,他从1990年代末至今,一路记录了双廊渔村变化的沧海桑田。2015年初冬,肖全的《时代的肖像》在昆明开始拍摄,这个计划一直在多个城市持续至今。当他把镜头移转面对身边普通市民,其实是在完成了自己的一次蜕变,开始自然流露出他最为深切的人文关怀情节。肖全的“南行记”带着庄重又坦率的人文关怀和时代滤镜,也蕴含着一种自由又纯碎的心象投射,是艺术在地的流动叙事,也是关于摄影本质的“灵韵”重现。肖全在云南30多年的拍摄,更像一场修行,他用一生的真挚情感来南行修行,感受云南,热爱云南。他的《南行记》更是一部“情行记”。

  展览将山水的概念延伸至流动影像、声音、设计及建筑,在后工业时代日渐虚拟化的世界里,探讨人与自然千丝万缕的牵连,并以当代艺术家的眼光引领观众重新思考山水的这一概念在现代语境中的独特意义。展出包括郭鸿蔚、靳埭强、刘慧德、安娜曼迪耶塔、唐家伟、王无邪、徐冰、杨诘苍和赵无极等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分为九大主题,展出近130件作品,探讨不一样和媒介之间的呼应,寻觅空间与时间、视觉与想像、短瞬经验与恒久历史的共鸣。

  山水唤起我们的感官经验,并吸引我们注意其本质、形态和比例。例如参展艺术家将自身的观察融入创作过程,思考我们如何能从真实和比喻两个层面来了解山水。萩原朔美透过时延电影观察云雾縈绕的山岭,呈现虚与实之间的变化。颜磊以摄影效果重组传统山水。王无邪和韦邦雨将自然界的规律转化为纸墨间的抒情互动。粟津洁和陈光辉笔下色彩缤纷的抽象图像,恍似河床和土地上的层理。安娜曼迪耶塔以录像记录自己的身体在泥泞中留下的印痕。陈耀圻的纪录片和谢南星的巨幅油画,提醒我们的所作所为,为自然环境酿成长远的后果。其他艺术家凸显了有机与人造物质之间的相互影响。陈丽同和杨心广同样透过雕塑和拾得之物,探索物料生產和工艺技术。于吉的雕塑、赵无极的版画和吉冈德仁的玻璃长凳,则浓缩了我们在感官上与身体上对自然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