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当前位置: 首页 > 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 > 行业动态

哪些生态发展理念不能丢

时间:2024-01-21 来源:行业动态

  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发展理念,核心的问题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依存关系。生态发展理念是对这个关系认识的凝练与升华,是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生态发展理念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并形成整体结构,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的工作和发展的全过程之中。

  在重视实践活动的社会经济价值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即要在对生态系统的认识、评估、尊重和维护的基础上去追求经济价值。人类应当依靠现代科技的进步来节约世界资源、减少相关成本、减少废物排放,将完善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形成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化”,在保护环境中达到提高经济价值的目的。针对运用科技追求价值的问题,应当以“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先进思想为指导,以生态科技为手段,充分的发挥科学技术的环保功能,促进绿色、循环和低碳三个方面的发展,让生态发展与社会所有的领域的发展同步前行。运用生态科技,在平衡发展中获得价值,就要注重环境保护、节约世界资源、科学开发土地等这些生态保护的根本之策。只有正确地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才能在持续发展中赢得最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运用新发展理念,正确地处理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的关系、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关系、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化自然与原生自然的关系是紧迫之事。对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要站在维护整个社会共同利益的高度去认识。需意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和共存,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务之急。既要不断推动经济稳步的增长,又要提升经济质量;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注重自然生态效益。资源和环境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物质支撑和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空间场所,我们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做到在保护环境中发展经济。

  生态紧迫性和责任感的理念、生态约束力和规范性的理念,以及生态监管严密性和有效性的理念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涉及大气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等多个角度。详细情况有:一是空气污染严重,出现了大范围、持续性的中度到重度霾天气情况。二是由于工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以及人口的膨胀,导致了水污染较重。三是土壤污染严重。包括重金属有害物污染,农药导致的农作物、水果 、蔬菜污染,以及污水灌溉引起的耕地污染等。四是局部海域污染严重,这是由于沿海排污、土壤盐渍化、海洋溢油侵蚀等现象造成的。要关注威胁和损害人民利益的生态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的生态诉求,维护人民的正当利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要具有生态紧迫性和责任感,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有自觉自律的精神,有自我道德修养的约束。这样人类对自然的保护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在自然环境已超过承载力而受到损坏时,能去主动修复。认识、把握和理解人类生态伦理原则和约束力,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道德义务。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已较为完备,要广泛传播生态知识和法律知识,以此逐渐对人们的意识施加影响,最终形成保护生态的法律意识,正确地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公民的生态权利和履行生态义务。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可靠的保障。2014 年4月24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思想,为我国环境保护提供了法治保障。用生态意识约束和规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将会让人类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活发生有益的变化。

  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和法规体系,但依法治理中的法律监管仍然相对不力,建立生态监管和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显得很重要。生态监督管理体系是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手段,考核评价机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督促检查方式。因此,要继续加强对环境执法的对策措施研究,在实践中提高环境监督检查力度。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目标责任的考核,使责任落实到位,协调各行政区之间环境监视测定的合作,构建生态环境安全监测预警和评估体系,形成全方位的生态监督管理体系,并通过监管掌握的大数据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加强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形成环境管理执法机制,特别是对于跨界区域要加强联合执法,以取得有效的跨界环境监管效果。重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作用,给予更多的监督渠道。最后要完善环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在诉讼机制中,要从根本上解决立案难和办案不力的现象。在非诉讼机制中,要疏通协商、调解、仲裁、行政复议、信访各种渠道,以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生态幸福理念强调在维护生态环境中让人们有安全的保障、健康的条件、自由的空间、充实的生活、完善的人格发展。生态幸福理念建立在现代化社会所需的绿色文明生活方式之上,提倡勤俭节约、简朴自然、健康快乐,更看重精神追求和愉悦,这是能让人拥有持久幸福生活的基础,让人们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日渐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合理满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把我国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是目标实现的路径之一,所以,党提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并将此写入到“十三五”规划之中。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总体部署,描绘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蓝图,主张绿色生产方式,指出“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我国将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有所成效,“美丽中国”、生态家园的幸福梦想将会早日实现。

  在生态世界观的指导下,人类会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作为推进社会生活所有的领域取得物质与精神上的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把生态文明作为与自然环境相处的基本价值观来衡量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工作,让生态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追求。党的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习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指出:“中国的绿色机遇在扩大。我们要走绿色发展道路,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生态文化下的生活方式是对环境保护、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性认知,以及以绿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构建人类与自然平等共存的和谐生活方式。

  用生态理念来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调整或转变,更重要的是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念的重塑或转变。因此,大力弘扬生态理念,将生态世界观、价值观植入人心,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②杜尚泽:《习以“四个扩大”阐释中国机遇》,人民网,2015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