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一定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一部分。
一方面,民生具有一直在升级的特性,也就是从低到高,大体能划分为基本民生、发展性民生和享受性民生,这一层次之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先顺序是相同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人民群众又会有更多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从追求基础性、“刚需”性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转向追求更高生活质量。正因为这样,改善民生是没有终点的,只有一个又一个新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慢慢地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习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线年改革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从始至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一定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之所以必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归根到底,是因为经济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重要物质基础。
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正因为有了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家财力的慢慢地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结构,也曾因生产力发展迟缓,一度长时期处于普遍贫困的状态。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标准为人均年纯收入100元,贫困人口高达2.5亿人,贫困发生率达到30.7%。1984年,我国农村贫困标准调整为人均年纯收入200元,农村贫困人口仍有1.25亿,贫困发生率仍有14.8%。
面对这样的基本国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打响了一场人类历史上顶级规模、力度最强的反贫困之战。到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使中国变成全球上减贫人口最多、减贫速度最快的国家,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八大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有”目标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七有”目标。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顶级规模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