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当前位置: 首页 > 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

健康中国以滨城之为 立滨城之位 打造健康中国滨海样板

时间:2024-04-12 来源: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逐渐完备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海上门户”“一带一路”交汇点以及“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之一的天津滨海新区,傍海而兴,因势而立,长期以来积极贯彻落实习关于全方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的发挥着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龙头引擎作用。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2018年被确定为天津市首批健康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秉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理念,围绕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核心策略,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创新竞进,砥砺前行,以滨城之为立滨城之位,以滨城之为体现担当作为,通过共建共治推动共享共赢,从不同侧面、不相同的领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城市建设实践活动,助力健康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

  贯彻落实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勾勒出夯实健康中国之基的“设计图”,突出重点、立柱架梁,从民生关切着手,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打造健康城市建设的美好蓝图。滨海新区以巩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建设成果为基础,以健康城市建设为契机,通过开展城市健康情况、居民健康情况、健康影响因素等调查和评价,找出影响居民健康发展的重要的因素,详实掌握全区整体的健康资源和健康需求。区委、区政府在“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明白准确地提出“全方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设健康滨海”“打造健康中国‘滨海样板’”“全方面推进健康天津行动,大力加强以健康城区(镇村)为重点的健康建设”,确定了全区健康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阶段性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引导滨海新区健康发展。

  健康城市建设涉及所有政府部门,破题不易、推动更难,要以更长远的历史视野、更集中的顶层设计、更高效的行政体制、更有效的启动方式,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按照集约、高效原则,将健康城市建设与巩固国家卫生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健康促进区等建设成果有机结合,以“滨海新区落实健康天津行动委员会”和“滨海新区健康促进委员会”的组织架构为基础,搭建起“政府牵头、部门参与、职责明确、措施细化”的工作格局,齐抓共管协力推进各项工作。区爱卫会研究制定《滨海新区健康区建设实施方案》,对各部门职责进行分解,明确施工图、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实践过程中,滨海新区通过打造多部门共商共建的强力引擎,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召开跨部门协调会议,明确重点健康问题,确定重点人群,研究解决跨部门行动的具体问题,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科学健身主题宣传等跨部门行动达30余次。

  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对健康的影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从“被动治病”到“主动保健”,用社会治理“大处方”做永续动力。 滨海新区在天津市率先出台关于公共政策健康审查规范性文件,探索建立必要的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

  一是凝聚各领域专家55名,共同组成滨海新区健康专家委员会,关口前移,对涉及民生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在合法性审查阶段前增加健康审查环节,先后梳理出养老、教育、食品安全、卫生保护等不相同的领域的健康政策72条,评估健康影响因素,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二是将重大民生政策、建设规划和重大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关联的政策都纳入审查范围,确保拟发布实施的各项规章、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措施均能开展健康审查,力争及早、主动实施干预,从源头上消除潜在健康风险隐患。滨海新区充分的发挥健康审查的干预作用和健康评价的引导作用,实际做到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植入政府依法行政的应用环节,为政策出台保驾护航。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快速推进国土绿化,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健康城市建设中,滨海新区聚焦健康环境改善,通过加强水务、环卫等基础设施功能,加大路网密度、优化交通管理,落实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逐步的提升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强化城市绿化建设,全方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2021年,我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72.6%;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卫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在100%;城市绿化品质逐步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83平方米;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两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67.16平方公里,最大限度地营造出健康绿色的宜居环境,为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构建起健康保障屏障。

  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幸福、公共安全等民生大事要事,聚焦发力,精准发力,把民生福祉摆上重要日程,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改善民生水平。滨海新区全力推进民生福祉工程,以人人公平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稳步提高国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渐完备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实施健康扶贫计划,显著改善贫困落后地区的医疗条件和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差距。同时,在区级层面统筹安排安全监管、疾病防控、防灾减灾、社会维稳等工作,完善安全监管与应急反应体系,全面加强城市安全建设,从源头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强城市的应急反应与自救能力,努力为居民创建安全、安心的生活环境。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逐渐完备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近年来,滨海新区卫生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态势持续巩固,卫生服务蓄力升级,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以“破”为“立”,攻坚拔寨,积极解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都会存在的供需矛盾和“倒金字塔”困局,拉近城乡之间、层级医院之间医疗服务能力的巨大差距。一是在近三年均维持较高水准的卫生健康支出比重,以刚性约束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和设置,不断丰富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供给,医疗机构每平方公里达到2.13家以上,为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布局和配置的公平性筑牢坚实的基础;二是全面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重大疾病防治体系,以居民和患者的实际的需求为导向,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推动了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下沉,达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万人口拥有家庭医生数逐年提高,2021年已达5.56人/万人,拓宽了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可及性,基本实现卫生服务优质化、卫生管理高质化、卫生资源均等化、卫生事业普惠化。

  把健康城市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保障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和标准,广泛开展健康细胞建设,提高社会参与度。滨海新区以健康理念统领城市建设,以巩固国家卫生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创建成果为抓手,巧借健康城市试点项目这一重要载体,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单位、健康(促进)学校、健康社区(村)、健康家庭、健康(促进)企业、健康促进医院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和氛围,推动健康理念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村)、进家庭、进企业、进医院,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夯实健康城市建设的微观基础,为城市筑起更牢固的健康“铜墙铁壁”。截至2021年底,先后命名健康社区(村)314个、健康家庭781户、健康促进医院49个、健康(促进)学校133个、健康(促进)单位63个、健康(促进)企业40个。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完整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面健康深层次地融合。滨海新区拓展渠道,丰富手段,广泛开展各种各样的形式的群众性健康教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帮助居民掌握最基础的卫生健康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慢慢地加强群众疾病防范能力。一是以“生态优先、韧性健康、全龄友好”为原则,在群众身边建立起“15分钟健身圈”,全面破解“健身去哪儿”的难题,通过运动健康激活邻里社交,织补城市服务功能,以开放包容姿态,为群众营造一系列探寻健康生活的健身带。2021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4.96%。二是聚焦健康文化培育,传统健康理念得以扭转。面向公众以健康为主题的媒体专栏达9个,报、网、微、端、屏等窗传载体作用充分的发挥,科学、有益、符合时代新风尚的健康理念得到普遍传播,健康知识得到普遍普及,2021年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3.33%,高于全市中等水准。三是在社区(村)、医院、学校、交通站点、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规范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或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栏,常态化宣传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四是借助爱国卫生月、世界无烟日等主题日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品,张贴宣传海报,播报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健康素养66条、卫生健康常识,巩固居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理念。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滨海新区将在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加快城市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品质质量、提升居民健康指数、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布局大健康产业、迎接卫生健康新时代,奋力开创美丽健康“滨城”建设新局面。